张雪峰骑小电驴的照片炸了!你敢信吗?一个靠给高考家长指路、卖预测卷能月入几千万的“教育顶流”,居然跟新浪财经CEO站在苏州街边唠完嗑,跨上小电驴“嗖”地一下窜进了晚高峰的车流里?还自曝“没车不会开,天天骑电驴上下班”?这画面比他直播间里喊“千万别报生化环材”还魔幻!网友直接看懵:“168块的错题卷赚得盆满钵满,咋连个特斯拉都不配?”“是不是故意装穷博好感?”但你细品,这小电驴轮子上,藏着的可能是全中国家长最不敢承认的教育焦虑,和一个精明商人最清醒的生存法则——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,张雪峰这出“电驴戏”,到底是真接地气还是高情商作秀?
一、骑电驴的张雪峰,比开豪车的CEO更懂“财富密码”
先看这张“名场面”照片:张雪峰穿着Polo衫配休闲裤,脚踩一双运动鞋,跟西装革履的新浪财经CEO邓庆旭站在路边,身后是苏州老城区的烟火气——小吃摊的油烟味混着电动车喇叭声,活脱脱两个“街溜子”唠嗑。但你猜网友盯着啥?邓庆旭的手表疑似百达翡丽,张雪峰的电驴后座绑着个印着“峰学蔚来”的帆布包。这反差感,比春晚小品还上头!
有人说:“张雪峰肯定是装的!他公司去年卖预测卷光抖音就卖了5000万,苏州房价再高,买辆BBA不是洒洒水?”这话没毛病,但你忘了张雪峰是干啥的?他是靠“反精英话术”吃饭的!从“七分钟解读985”到“报志愿别听老师的”,他最擅长的就是把“高大上”的教育资源拉到地面上,变成老百姓能听懂的“人话”。你想啊,要是他开着大G来见CEO,家长们会不会嘀咕:“这厮赚我们的钱买豪车,还劝我们‘理性报考’?”
但骑电驴就不一样了——“你看张老师,跟咱一样骑电驴,肯定懂咱老百姓的苦!”这招“降维打击”,比任何广告都管用。就像当年拼多多黄峥戴眼镜砍价,蜜雪冰城老板骑电动车送外卖,越是赚“普通人钱”的生意,越得把自己打扮成“普通人”。张雪峰太懂了:家长们掏168块买预测卷,买的不是题,是“我跟张老师站在同一条战线”的安全感。他骑电驴这事儿,本质上是给目标用户递了根“身份认同”的烟:“兄弟,我跟你一样,都是在教育内卷里挣扎的打工人。”
可问题来了:要是真“共情”,那168块的预测卷咋还能出错?家长发现错题要求退款,客服一句“拆封不退”就给怼回去了——这时候的张雪峰,咋不骑电驴去给家长送道歉信呢?
二、从“含泪停播”到“电驴通勤”:张雪峰的“热搜管理学”
今年5月底,张雪峰在直播间哭了:“做这个行当太不容易了,可能要停播。”弹幕瞬间炸了,家长们急得不行:“张老师别走啊!孩子志愿还没报呢!”结果呢?6月转头就搞了15场“报考直播连麦”,顺便卖爆了5000万的预测卷。这波“欲擒故纵”,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现在骑电驴这事儿,本质上是张雪峰的“热搜管理学”2.0版。他自己都说:“6月份是报考风口浪尖,不想上热搜。”可你看他这操作:5月哭着喊停播(上热搜),6月卖卷翻车(上热搜),7月骑电驴偶遇CEO(又上热搜)。合着他不是不想上热搜,是不想上“坏热搜”!
“错题卷”那事儿多恶心?家长花168块买“高考预测卷”,结果发现题目出错,客服还嘴硬“拆封不退”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这卷子4月在抖音就卖了2500万到5000万——按168块一套算,最少卖了15万份!15万个高三家庭,拿着可能耽误前程的错题卷刷题,张雪峰团队却在数钱。这时候要是他开着豪车被拍到,那就是“割韭菜还炫富”,直接社会性死亡。
但骑电驴就不一样了——“你看张老师多朴实,赚的钱肯定都投入教育事业了!”“错题卷可能是印刷失误,他本人肯定不知道!”瞬间把“资本家”的帽子摘了,换上“亲民教师”的马甲。这手腕,比他指导志愿时“冲稳保”的策略还精准:先用“停播”制造焦虑,再用“电驴”消解负面,最后在家长的“心疼”和“信任”里,把下一波报考季的韭菜根都给浇肥了。
三、小电驴轮子上,是全中国家长的“教育焦虑税”
为啥张雪峰骑电驴能上热搜?因为他戳中了一个痛点:中国家长愿意为“教育”砸钱,但又怕花了钱打水漂。你看那些买预测卷的家长,真以为168块能买到高考原题?说白了,买的是“万一有用呢”的心理安慰。就像大妈们排队买保健品,明知可能是智商税,但“为了孩子”四个字,就能让他们掏出养老钱。
张雪峰太懂这种焦虑了。他从郑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,北漂14年,37岁跑到苏州创业,靠的就是把“教育信息差”变成“财富密码”。他告诉你“985高校鄙视链”,是为了让你焦虑;他喊“千万别报生化环材”,是为了让你觉得“他说真话”;他卖预测卷,是把你的焦虑变成他的现金流。而骑电驴,则是给这套“焦虑生意”加了层“道德滤镜”——“我不是来赚你们钱的,我是来帮你们的,你看我过得跟你们一样朴素。”
但你细想:要是教育真的公平,家长需要花168块买预测卷吗?要是志愿填报真的透明,需要张雪峰来“七分钟解读”吗?张雪峰的存在,本身就是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“黑色幽默”——他骑着小电驴穿梭在苏州的街道上,车轮碾过的,是家长们省吃俭用攒下的“焦虑税”,也是一个时代的荒诞:我们一边骂教育内卷,一边给制造内卷的人送钱。
四、从北京到苏州:张雪峰的“撤退”,藏着教育圈的“生存法则”
2021年,张雪峰离开打拼14年的北京,带着团队扎进了苏州。当时很多人不理解:“教育资源不都在北京吗?”现在看,这步棋走得比骑电驴还妙。北京是政治中心,说句话都怕踩红线;苏州呢?长三角经济发达,家长有钱有焦虑,还远离舆论漩涡。就像他自己说的:“不想站在风口浪尖。”
这“风口浪尖”是啥?是“预测卷错题”被骂上热搜时,苏州的监管可能没北京那么严;是骑电驴被拍时,江南水乡的“烟火气”比北京的CBD更适合“亲民人设”。他的公司业务也跟着“去中心化”:升学规划、素质拓展、图书研发、直播电商……看似杂乱,实则把“教育焦虑”从高考前延伸到了就业后,从孩子卷到家长。
你以为他只是个“高考志愿博主”?错了,他是把“教育产业链”玩明白了。就像他骑的小电驴,灵活、低调、成本低,遇到交警还能钻小巷子——这跟他的商业逻辑一模一样:不碰硬茬,专捡家长的“软肋”下手;不树大招风,用“电驴人设”当保护色;不搞长线投资,捞一把教育焦虑的快钱就跑。
五、张雪峰的“电驴哲学”:我们为啥爱骂他又离不开他?
网友现在分成两派:一派骂他“割韭菜”“错题卷不退钱太恶心”;另一派挺他“至少敢说真话”“比那些忽悠报冷门专业的专家强”。为啥会这样?因为张雪峰就像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最矛盾的心态:我们既想让孩子“赢在起跑线”,又怕他“输在终点线”;我们既骂教育内卷,又忍不住给卷王交钱;我们既讨厌商人利用焦虑,又希望有个“明白人”告诉我们“怎么办”。
张雪峰骑电驴这事儿,本质上是给了我们一个台阶:“你看,连张雪峰都这么‘普通’,我们的焦虑是不是也没那么丢人?”他把自己打造成“焦虑缓解剂”,但实际上是“焦虑放大器”——他越说“千万别报这个专业”,家长越怕孩子报错;他越卖预测卷,家长越觉得“别人都买了我不买就亏了”。
但你不能全怪他。要是教育评价体系不唯分数论,要是志愿填报不搞“信息黑箱”,要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,张雪峰根本没机会骑着小电驴赚得盆满钵满。他就像个在台风里卖伞的人,我们骂他发国难财,可又不得不买他的伞——因为我们都在台风里。
结尾:电驴还能骑多久?
张雪峰的小电驴,大概率会一直骑下去。只要家长的焦虑还在,只要教育信息差还在,他的“电驴人设”就有用。但总有一天,家长们会发现:花168块买的不是预测卷,是自己的不安全感;听张雪峰报志愿,不如教会孩子“无论学什么都能活得漂亮”。
到那时候,可能张雪峰会换辆豪车,但更可能的是,我们不再需要张雪峰了。
股票股票配资,股票配资论坛网,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